历史上惨无人道的子贵母死制度
文高会民
北魏(386年-534年)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政权。由鲜卑人拓跋珪所建立,从386年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北魏共享国148年。
由于子贵母死制度过于残忍,以致北魏后宫里上自后妃、下至宫人,皆不愿生下皇太子。《魏书·卷十三·列传第一·皇后列传》曰:“而椒掖之中,以国旧制,相与祈祝,皆愿生诸王、公主,不愿生太子。”
下边我们具体看一下北魏那些死于子贵母死“魏故事”(《魏书》中语)的后妃们。
一、道武宣穆皇后刘氏(?~409年),前秦匈奴首领刘眷之女。登国元年,刘氏被选入后宫,起初立为贵人。婚后二人感情很好,生有一女华阴公主,一子拓跋嗣。拓跋硅攻取后燕后,将慕容宝的女儿带入宫中。天兴三年,朝臣提议立后,拓跋硅犹豫不决,最后决定铸起金人者得后位。所谓手铸金人是魏晋以来少数民族中流行的一种用来占卜吉凶的方法,金人的具体铸法现在已不可考。刘氏没有铸成,慕容氏成功铸就,成为北魏第一位手铸金人成功而被立为皇后的女人。天赐六年十月,拓跋嗣被立为太子,随即其母刘氏被赐死。死后一个月,拓跋嗣即位,封其母为宣穆皇后。《魏书·卷十三·列传第一·皇后列传》:“魏故事,后宫产子将为储贰,其母皆赐死。太祖末年,后以旧法薨。太宗即位,追尊谥号,配飨太庙。自此后宫人为帝母,皆正位配飨焉。“《北史·卷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上》:”道武末年,后以旧法薨。“
二、明元密皇后杜氏(?-420年),明元帝拓跋嗣的妃嫔,太武帝拓跋焘的生母。杜氏初以良家子身份选入太子宫,得到太子拓跋嗣宠幸,408年生子拓跋焘。拓跋嗣即位后,封为贵嫔。泰常五年(420年),拓跋焘12岁的时候杜氏去世。杜氏去世三年后拓跋焘即位,追谥杜氏为密皇后(因拓跋嗣谥号为明元,故称明元密皇后),配祭太庙。《魏书》及《北史》均没有明确记载杜氏是否“以旧法薨”,但是,从以上时间节点上分析,我们仍旧可以得出结论,杜氏死于“魏故事”。
三、太武敬哀皇后贺氏(?-428年),出生良家,因相貌出众,聪颖伶俐被选入后宫,深得太武帝拓跋焘的喜爱,被封为夫人,生子拓跋晃。
后来在神?[jiā]元年(428年)去世。延和元年(432年)正月初一日,其子拓跋晃被立为皇太子,时年五岁。拓跋晃在24岁因被宗爱诬陷,过度忧虑而死,后来被追遵为景穆皇帝。至文成帝拓跋濬即位,贺氏被赠封谥敬哀皇后,配飨太庙。
四、景穆恭皇后郁久闾氏(?-450年代),景穆帝拓跋晃的妃子,文成帝拓跋浚的母亲。年少选入东宫,深得拓跋晃宠爱。太平真君元年(440年),生文成帝拓拔浚。太武帝拓跋焘末年去世,《魏书·卷十三·列传第一·皇后列传》:“真君元年,生高宗。世祖末年薨。”《北史·卷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上》:“生文成皇帝而薨。”拓拔浚即位,追封其母为恭皇后,配飨太庙。
五、文成元皇后李氏(?-456年),南朝宋济阴太守李方叔之女,文成帝拓跋濬的妃子,献文帝拓跋弘的生母。
李氏出生时,有异于常人,她的父亲李方叔经常说她将来会大富大贵。李氏长大以后,姿质美丽。太武帝南征时,他的侄子永昌王拓跋仁出兵到寿春,军队到了李家,因而得到李氏。后来拓跋仁镇守长安,因谋反被诛杀。李氏及家人被送入平城宫。一天,文成帝登上白楼远望看到了李氏,惊为天人。《魏书·卷十三·列传第一·皇后列传》:“高宗登白楼望见,美之,谓左右曰:”此妇人佳乎?”左右咸曰”然”。乃下台,后得幸于斋库中,遂有娠。”兴光元年(454年)七月初五日,李氏生下儿子拓跋弘,随后受封为贵人。
六、献文思皇后李氏,中山安喜人。父李惠,官拜南郡王。李氏姿德婉淑,容貌美丽。年十八,选入太子拓跋弘东宫。拓跋弘(显祖)即位,被封为夫人,生子拓跋宏(高祖)。皇兴三年(469年)六月,拓跋宏(高祖)被立为太子;按“魏故事”李氏被赐死,左右侍从莫不为她惋惜。《魏书·卷十三·列传第一·皇后列传》:“皇兴三年薨,上下莫不悼惜。”承明元年追谥为思皇后,配飨太庙。
七、孝文贞皇后林氏(?-483年),又称林废后,孝文帝元宏少年时候的妃子,废太子元恂的母亲。
八、孝文昭皇后高氏,出生于高句丽,父亲高颺,母亲盖氏。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贵人、宣武帝元恪之母。
高氏年幼时曾梦见被日照灼身,被认为是成为帝母的预兆。高家移居至中原后,有人向冯太后进言说高氏颇具姿容与德行,适合选入後宫。冯太后亲自前往面见後,感到相当惊讶,便让她入宫,成为孝文帝的贵人,这时她十三岁。
她相继为孝文帝生下两子一女,即元恪(宣武帝)、广平武穆王元怀和女儿长乐郡长公主元瑛。497年暴卒于宫中,一说是被孝文帝的妃子冯昭仪派人杀害,亡年二十九岁。其子元恪后来娶她的侄女高英为皇后。
北魏的子贵母死制度止于宣武灵皇后胡氏。
胡太后(网络图片)
宣武灵皇后胡氏(?-528年),司徒胡国珍之女。胡氏容貌德行俱佳,宣武帝听说后,就召进后宫。当时宫廷之中,妃嫔们相互祈求祝祷,都希望生诸王、公主,不希望生太子。仅胡氏常对夫人等说:“天子怎可独独没有儿子,为什么畏惧自己的死而使皇家不养育嫡长子呢?”510年(永平三年)三月十四日,胡氏生下皇子元诩,被升为充华。512年(延昌元年)十月十八日,元诩被立为皇太子。胡氏多亏朝中大臣刘腾等从中相助,不但没有遵照旧制将她赐死,反而晋封为贵嫔。
528年3月,孝明帝元诩突然去世,胡太后立年仅3岁的元钊为帝,天下因此震惊,认定太后害死孝明帝,大将尔朱荣遂带兵讨伐。5月17日,尔朱荣将幼主元钊和胡太后沉入黄河。
《魏书》在评价这段历史时说:“钩弋年稚子幼,汉武所以行权,魏世遂为常制。子贵母死,矫枉之义不亦过哉!高祖终革其失,良有以也。”
@高会民作品 2014年11月5日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dushilundao(读史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