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8天 中国西北小城震后建起1.5万间活动板房
拼版照片:上图是12月19日在大河村临时安置点拍摄的帐篷;下图是12月29日在大河村临时安置点拍摄的板房。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新华社甘肃积石山12月30日电(记者任延昕、文静)700余台大型运输车辆、1000多套机械设备、4000多名建设者不眠不休、接续奋战……29日,在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灾后救援安置的第11天,震后的大地上建起15812间活动板房。
赶在新的一年到来之前,经评估需要在活动板房中过渡安置的受灾群众已入住,实现温暖过冬。
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造成甘肃、青海重大人员伤亡和基础设施受损。20日,甘肃省抗震救灾指挥部通报,随着现场排查搜救工作结束,工作重心转向受灾群众安置和受伤群众救治。
为了摸清安置受灾群众所需的活动板房底数,甘肃省住建厅组织600多名专家,率先启动对大河家镇、刘集乡、柳沟乡、石塬镇等重点受灾乡镇住房应急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按照一户一间的标准,确定搭建1.5万间活动板房的总目标。
12月29日,在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河村板房安置点,中国电信工作人员为板房接通光纤。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甘肃省交通运输部门随即开通绿色通道,制定运送计划,通过多渠道发布用车需求。同时,利用夜间社会救援车辆活动相对减少的时机,对灾区农村公路全面进行排危拓宽,打通活动板房和各类物资运输到村的“最后一公里”。
“你们村今天对活动板房的需求有无变化?”“场地是否完成平整”“一次可以接收多少?”……对照抗震救灾活动板房搭建任务分配表,在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应急指挥车里,调度员们的电话接连不断,他们负责调度指挥板房运力资源,确保板房快速运抵。
21日凌晨4时许,第一批6轴半挂货车进入活动板房储备点进行装车作业,并于当天下午15时许,将24套活动板房运抵震区。
连日来,参与运输的货车采取循环轮转、人歇车不歇的方式,在通往积石山县的高速公路上,排起长龙,蜿蜒而行,场面壮观。
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组织和志愿者们纷纷伸出援手,投身于活动板房的生产、运输与安装工作中。这一刻,全国的力量汇于一处。
12月26日,马明在自己的货车前等待活动板房卸货。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来自宁夏、有着20年驾驶经验的货车司机马明,主动报名参与板房的紧急运输任务。他和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卡车司机一起,日夜兼程运输活动板房到灾区各个安置点。“这几天我一共拉了5趟活动板房。这车轮上载着的,是灾区群众的期望。”他说。
深夜里,板房安装现场车辆穿梭,机械轰鸣,吊臂来回“挥舞”。数千名工人分散在不同安置点,忙着平整土地、安装板房、修缮门窗,加紧安装运抵的板房。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现场施工负责人徐作峰表示,由于白天安置点活动人数较多,施工材料很难运进来,为了保障施工安全,安装工作都在晚上进行。工作人员要在零下十几度的低温中,为受灾群众连夜建起一个“新家”。
为了让受灾群众住得舒心,安置点的公共基础设施也在同步完善:电力公司为活动板房布线接电,确保供电正常;消防部门发放了1.5万台一氧化碳报警器,为每个板房都配备了一个;医疗部门在安置点设立了卫生服务点,提供日常医疗服务。
近两日,记者在临夏州多地的乡间道路上看到,受灾群众驾驶着三轮车,车里装着被褥、脸盆、暖水瓶,忙着将帐篷里的物资转移至板房内。来到大河家镇大河村一处板房安置点,安置点的医疗室、消防站、临时邮局、通信服务点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我们这个安置点共需135间活动板房,已于27号搭建完毕。”该安置点的包抓干部、临夏州水务局副局长马强说。
据介绍,截至29日15时,积石山县已搭建完成用于学校教学、住宿、办公用的活动板房1165间。随着受灾群众陆续入住,孩子们在安置点就近上学的问题也得以解决。
在过去的十天里,34岁的马一努四搬了两次家,地震后从家里搬入帐篷,又从帐篷搬进了大河家镇梅坡村集中安置点的活动板房里。
当初花费20万元盖的房屋在此次地震中受损严重,马一努四愁了好几天,但拿到活动板房的钥匙,看着一家人可以温暖过冬,他的心也稳了。“先安顿好家里人,明年开春我准备继续出去打工赚钱,再盖新房!”他说。(参与记者张新新、钟思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