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河具市井气的小区一一新华小区
最具市井气的小区一一新华小区
文/林华
新华小区始建于1993年,建成于2000年,是庄河城里典型的居住型老社区,交通便捷,小商业发达,出行与购物方便,小区里没有围栏封闭,没有电梯和对讲门。
炎炎夏日下,在小区路旁浓密的柳树荫下,穿着汗衫,踏着一双拖鞋遛达,看路边开门的门市,粮油店、水果店、馒头店、快餐店、小超市里东西齐全,小外贸服装店的衣服也很好看,连理发店的椅子都是老式的高椅子,这里的店全部走平价惠民路线,安详而平静的老城生活氛围,特别亲切。
新华小区
我家住的当初是部队家属楼,后来交了一些钱,变成个人产权了。因为住顶楼,每次上楼我都很累,而且夏天顶楼漏雨,修了漏漏了修,每到雨季楼顶就渗一大面雨渍。这里最早的住户十之八九都搬走了,现在的住户大多是乡镇新上来的住户,没搬走的也以老人居多。
也许在这里住久了,这个小区除了楼道没有电梯,倒是真的很适合老人居住。学校、医院、广场步行都不超过10分钟,一个生活舒适圈里的小区。
这里没有物业,小区的绿地都是居民自管,从农村上来的老人们收拾个把花坛,是很轻松的事,但是焦点在于不让他们种菜,经过数次种大葱还是栽小草的较量后,基本保持了现在的绿化局面。绿量不大,但个个生机盎然。而且还可以看出明显的风格性。有的以花为主,有的以绿植为主,还会做简单的造型。因为都是街坊邻里自已拾掇的,这些袖珍花园还都干净,尤其老人看了新花种,就想着种到里面看看,小花坛面积虽不大,但是花卉品种多,一年三季都有鲜花开放,开得热热闹闹的。
老邻居都很熟悉,即便是新住户,邻居们也绝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
楼下大树下会坐着纳凉的人闲话家常,围在小店门口和荫凉下打扑克的人天天组局,打累了出门西拐就能沿着大坝遛弯,“树色参差绿,水光潋灩明”,四季都是好风光。大坝上还有卖东西的,遛遛达达就把菜也买了,非常方便。
城南
旧事
休闲
时光
从出生到现在一直住在这里,有些场景像黑胶唱片每天早上定时奏响。
隔壁做早餐的小夫妻3点半准时出门,听到那声“砰”的关门声我才能继续早晨的回笼觉;早上我上学出门,三楼的那个男生总是跟我差前差后在楼道里相遇,因为我们不在一所学校,我们俩急匆匆地点头示意,一起冲向楼道口,真的感谢家离学校这么近,给了我单独行动的机会;在楼下的小粮油店门口,店主兼收快递,已经在一大堆快递包裹里忙碌了,她人很好,妈妈工作有时很晚,别人捎来的东西经常由她帮我们代收;路上还能遇到有一个光头大爷差不多准时在拿着剑回家,他应该是在新华广场锻炼完了。
晚上回家时邻居们的炒菜味道在楼道里此起彼伏,似乎与我耳机里播的英语单词也没有违和感……大家都在忙忙碌碌的生活,对居住和邻居的要求也有一种包容和体谅,老邻居间很亲切,新来的住户除非太不像话,一般都是租客,否则也不会因为一点小声响和小事情就找来找去,恶语相向。
我最怀念早市还没搬走的时候,可以直接上到大坝上,就是一遛两排卖各种各样东西的。
汪曾祺说:“每到一个新地方,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市。看着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闻到一种辛劳、笃实、轻甜、微苦的生活气息”。
我们住在这个小区,散着步,就能体验这幅生动的画面。每次从那些新鲜水灵的瓜菜间、活蹦乱跳的海鲜间、赤色鲜红的肉案前依次走过,就像在检阅,阅尽人间繁华热闹的一串串颜色,令人感到生之喜悦。
日月流转,一年四季,我们楼下梧桐树的新旧叶子更替,陪伴着我都上大学了,老邻居们都搬走了。这个小区从庄河最早的楼区变成了最旧的楼区,从最早的城市居民变成了乡镇人融入城市生活的一个跳板,但老城的生活场景没有烟灭,反而多了不同的文化在融合碰撞。
我想等我工作了,有能力就给妈妈换一栋新楼,但我一定会舍不得这片楼,包容、方便、自在、随遇而安的生活气息,或许就是这个小区的内在魅力,市井里的烟火气与人情温暖,或许正是像我这样的老住客舍不得它的原因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