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榉木,你真的了解吗?
我是小鸽,我为帮助家居企业实现互联网转型而生
相信对于古典家具有一定了解的人一定听说过“北榆南榉”的说法。所谓北榆,是指以“晋作”为代表的北方民间的榆木家具,南榉则是以“苏作”为代表的南方民间最常见的榉木家具。在明清家具当中的榉木家具,造型和制作手法与黄花梨等硬木家具基本相同,被学术界普遍认为是明清家具始源的常用木材,可见其在实木界的地位崇高。
初识榉木
榉木属榆科,常被简写作“椐”。它是造家具的良材,自古就被人重视,李时珍、方以智均有论及。据陈氏《分类学》谓,榉属学名Zelkova,产于江浙者为大叶榉木,别名榉榆或大叶榆,学名Z.schneideriana,大乔木。
榉木主产于中国秦岭、淮河流域至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海拔 800米以下的山地。由于是江南特有的木材之一,因此北方不知此名,所以也叫“南榆”。
外界环境条件好的情况下,榉木长到10公分粗要差不多十年时间,30公分左右直径的榉木,需要至少五十年的生长时间。
由于树龄的差异,榉木树心的颜色和密度也不相同,气干密度一般在0.71~0.85克/立方厘米。颜色有黄榉、红榉、血榉之分,树龄老且夹带赤红色的,称为“血榉”,是榉木中比较珍贵的品种,最被人们所重视。
陈嵘所著《中国树木分类学》记载:木材坚致,色纹并美,用途极广,颇为贵重,其老龄而木材带赤色者,特名为血榉。
王世襄先生在太湖东、西山调查时,所见明式家具,多数为血榉,有大花纹,层层如山峦重叠,苏州木工称之为“宝塔纹”。
▲榉木纹理清晰,常见如山峦叠嶂的“宝塔纹”。自古为文人所倚重,借以寄情山水,向往自然。优美的纹理表象,只是榉木家具“文气”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古代文人在造物时,赋予的儒家精神文化。
我国的家具用材非常广泛,但从来没有一种家具的用材能像榉木那样久远不衰。据考证,至少宋元两代便有用榉木制作家具。榉木在明清家具传统家具中,使用量极大,它在南方家具中的地位显赫。
由于取材容易,加上“天资过人”,榉木成为最初家具选材的重点对象。在明清红木家具的样式还未成熟之前,榉木被广泛用于江南地区传统家具的制作,甚至有“无榉不成具”的说法,其普及程度可见一斑。
榉木因造型纯为明式,制作手法又与黄花梨、鸂鶒木等家具无殊,有的民间气息浓郁,别具风格,故历来深受老匠师及明式家具爱好者的重视。论其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实不应在其他贵重木材家具之下。
古代江南:“无榉不成具”
很多人会认为“中国传统家具=红木家具”。其实这并不正确。盛产于印度的紫檀,来自海南、越南、老挝等地的黄花梨等名贵木种属热带树种,必须经过千山万水的跋涉才能步入皇宫深苑。而交通并不发达的古代,早期的实木家具,特别是民间家具,多为就地取材。
清早期 榉木禅床
明末 榉木翘头案
榉木家具的优劣识别
榉木的辨识应该说不很困难,以肉眼观,少有木材与之类似。榉木的纹理清晰,没有拖泥带水之处。榉木常见大材,因而木材质地匀称,纹理流畅。榉木家具中常见独板为案者,宽尺半、长丈余属于平常。榉木纹理美丽,故工匠就有意识加以利用,柜门一般都是独板,厚板一剖为二,翻转为左右两门,塔形纹最佳,俗称宝塔纹。双宝塔纹柜门为柜中上品。
北方人过去不识榉木,称之南榆,细想有一定道理。榉木为小叶乔木,叶与榆很近似。北方乡村家具中,榆木为大宗;其地位与榉木在江南地位相等。两类树都有高达数丈者,纹理虽有异但却属通达顺畅一类,细细辨认,榉木纹理的通畅是由极其细小的棕眼不厌其烦的构成,而榆木的通畅则洋洋洒洒,追求大的效果。两种木材放在一起比较,很容易得出上述感受。
榉木分黄榉和血榉。望文生义,黄榉就是常见之榉木,为大宗,血榉就少很多,色泽深红,使用旧者稍不注意易与红木混淆。血榉比黄榉分量更重一些,硬度也更高一些,可能这类品种不如黄榉粗大,故血榉家具小件为多,大柜、大床、大案几乎不见。
榉木家具生产的年代长久,时间跨度极大,不像黄花梨、紫檀等家具有着明显的时间跨度。榉木家具在漫长的岁月中,始终执著地将自身的优点展现出来。
明末清初,榉木家具追摹黄花梨家具的神韵,清中叶以后,榉木家具又把目转移到商品化倾向十足的红木家具上,依然充当一个任劳任怨的角色。榉木家具的品种很多,以黄花梨家具作参照,可以找到一模一样者。以紫檀家具作参照,依然也可以找到与之几近相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