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王开关一开多少钱一个

被朋友送一件两亿的礼物是什么体验?

邦王开关一开多少钱一个

# 编辑部的故事

编辑部的故事好久没跟大家见面啦~今天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有朋友吗?你肯定有。那好,你有能随手送你价值2亿礼物的朋友吗?我知道你没有,我也没有。

听说这个朋友最近就出没在京城,原来是我们熟悉的故宫跟卡地亚跨界办展啦。编辑部“闻风而动”,必须来见识见识。

打卡??

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

闪现故宫午门城楼

2009年,卡地亚就来到过故宫午门展厅, 举办“卡地亚珍宝艺术展”,是当年 奢侈品品牌在中国举办的最大展览活动,也是卡地亚艺术典藏系列展览中展品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十年后又来到了老地方,这次除了让人大开眼界的臻品展览,“有界之外”是怎样展现中西方文化碰撞和交融的?就让编辑部带你挨个儿展厅看个明白~

仔细瞧瞧

灵感中国

西雁翅楼展厅

第一个展厅就由我作为视觉导游带大家仔细瞧瞧,“灵感中国”主题主要展出了吸取东方美学的卡地亚典藏和故宫与卡地亚不谋而合的设计对比。

东西方文化在呈现的形式上有很多不同,但艺术呈现的背后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两种文化的出发点其实相通,通过不同的手段最后达到一种深层次的默契,这就是本次展览最想传达的理念。

香色绸妆花翔凤纹皇后吉服(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

吉服,属于清代服制,用于节庆和一般典礼。这件吉服圆领、右衽、马蹄袖、裾左右开。颜色为秋香色(黄中带绿),绸缎面料上有五彩凤凰刺绣。吉服下半部分有海水江崖、吉祥杂宝、如意云头装饰,用色华丽高贵,技艺高超,出神入化。

展厅中最醒目位置展示的是皇后吉服和卡地亚天堂鸟胸针的组合展览。香色绸妆花翔凤纹皇后吉服代表的是中国古代织绣艺术的最高水准,妆花缎的材质之上刺绣五彩凤凰,用于皇后在节庆和一般典礼中穿着。

天堂鸟胸针(1948年,卡地亚巴黎,特别订制)

材质为铂金、白金。由1颗祖母绿式切割钻石(重2.76克拉),2颗方形切割钻石(分别重2.35拉和1.29克拉)及991颗长阶梯形切割、明亮式花钻石(总重83.89克拉)组成。高20.2厘米,重156.45。

天堂鸟胸针是二战后非常罕见的高级珠宝作品,主要是因为高20.2厘米的体量之大,实在难得一见。同样也是承载吉祥寓意的类似意向,在西方则被创造为这枚卡地亚天堂鸟胸针,代表了西方珠宝艺术的最高水准。欧洲宫廷礼服源自于路易十四时代,在工艺、结构上的繁复程度,其实不如中国古代的宫廷服装,但他们会运用在形式、材料、加工技术上不断提高的贵重珠宝来给自己加码。

关于这件展品还有个可爱的小故事,据说在布展的时候,展厅里飞进来一只燕子,一直在展厅里徘徊,东看看西看看之后,一头撞在了天堂鸟胸针展柜的玻璃上,当场晕倒。这就是真实的百鸟朝凤吧~

中国风格台式烟盒(1927年,卡地亚巴黎)

顶部中心为中国瓷嵌片,瓷片四周为珍珠母贝拼接红色、黑色珐琅。四周为松石绿色镂空瓷,硬橡胶底座,内设双层可拆卸银镀金匣子。

↘ 图片来源于展览官方

烟盒上方的瓷嵌片也来自上文提到的卡地亚“素材库”,这幅粉彩人物图表现的是新科状元身着状元红袍,登门求亲的故事,为《西厢记》的终曲“衣锦还乡”。瓷片原为18世纪中国粉彩人物镂空长方香薰,经切割,重新设计镶嵌制作而成。

卡地亚典藏的中国风台式烟盒跟故宫博物院藏粉彩人物镂空长方香薰在设计上不谋而合,《西厢记》是元曲中的经典代表作,带有浓郁的反封建礼教色彩,最有名的那句“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就出自于此。与其相关的艺术创作常见于版刻书籍、年画、瓷绘、雕刻等。有意思的是,这样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最早就是以瓷器为媒介传到了欧洲。

展厅众多展品中,还有一件让我挪不开眼的,就是这件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旗袍。旗袍是西方对于中国女性之美最深刻的印象,这种在中式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了西式审美的设计,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旗袍(1932年,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丝质缎地,衣身苏绣百子图又称百子迎福图、百子嬉春图。旗袍正身以舞龙为中心,后身以舞狮为中心,下幅由六、七童子组成福禄寿等意象,画面喜庆祥和、生动活泼、工艺尤为精湛。曾为中国外交家顾维钧(1888-1985)的夫人黄蕙兰女士所有(1899-1992),1976年由黄蕙兰女士捐赠。

在一战之后,中国作为一种政治力量活跃在西方外交舞台,中国的外交官和其眷属,也自然而然融入了欧洲上流社会社交圈。从前在历史课本上见过“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没想到今天的展览里领略了他第三任妻子黄蕙兰的魅力。

↘ 图片来源于展览官方

黄蕙兰被视为中国现代女性的典范,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使她具有世界精神和现代审美。黄蕙兰曾经穿着这件旗袍登上美国版《VOGUE》杂志,这件旗袍陪伴着她一起向世界展现了迈进20世纪的中国,如何将古老的文明推向现代。

开篇提到的那位朋友来了!就是二十世纪30-60年代“咖啡馆名流”中的代表人物,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女继承人——芭芭拉·赫顿。这串翡翠项链是1933年父亲送给她的结婚礼物,后来,由卡地亚改造过钻石搭扣的这条项链被芭芭拉·赫顿赠予友人。2014年,卡地亚以2.14亿港元拍得这条项链,收入卡地亚典藏,创翡翠首饰交易纪录之最。

黄蕙兰女士让我们见识到了,真·名媛在品味、气质上的优秀,而不是开着豪车穿金戴银地炫富还酒驾。除了上流社会的名媛们与卡地亚一起创造出众多华丽藏品以外,作为路易·卡地亚接班人的贞·杜桑也在引领着当时的时尚潮流。

↘ 图片来源于展览官方

贞·杜桑女士在外销屏风前合影留念,整面屏风都采用点翠工艺,非常壮观。

风范见证

午门正厅

第二个展厅由编辑部“脸担”九妹带大家逛逛,主题“风范见证”,主要展出贵妇们闪瞎人眼的大钻石卡地亚见证了风范、甚至记录了历史的冠冕和珠宝。

在满是闪耀钻石展厅的中央,展示着龙袍明黄色纳纱彩云金龙十二章皇帝朝服、金“大清嗣天子宝”和东珠朝珠。这些,是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清朝,整个国家的最高权力象征。

东珠朝珠(清咸丰,故宫博物院藏)

朝珠周长133厘米,有东珠108颗,小珠11颗,松石记念30颗,珊瑚佛头等7颗,红宝石背云1颗,蓝宝石、红宝石、碧玺、翠坠角各1个,米珠8组,珊瑚米珠12组,晶石珠8颗。附黑漆木匣,黄条墨书:“文宗显皇帝”。

东珠是产于东北松花江下游及其支流的淡水珍珠,其中大而圆的被装饰在皇冠或朝珠上,形状不规则的则用于镶嵌。在清代,东珠朝珠只有皇帝和皇太后、皇后在举行大典时才能佩戴。

同样作为有“至高无上”象征的配饰,东珠跟璀璨夺目的钻石相比在外观上温润了许多。钻石在中国古代很少被运用饰品之中,首先是因为中国不是钻石原石的产地,也是因为中国文化以儒家“中庸”思想为核心,因此更偏爱含蓄内敛的玉石。

1925年,卡地亚接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订单,富可敌国的巴提亚拉邦王公布品德拉·赛恩勋爵带着自己成千上万的珍贵宝石来到巴黎,想要根据西方特色,重新镶嵌自己的印度珠宝。整个项目历时三年,是20世纪最为轰动的珠宝订单。

接下来,就请大家尽情欣赏钻石本石,其中有些因为体积过大而引起编辑们生理上的不适,而我,希望这些不适来得更猛烈些。

手镯

铂金 、钻石材质,中央有一枚玫瑰式切割枕形斯里兰卡蓝宝石,重197.80克拉。这颗蓝宝石曾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妻子、沙皇尼古拉二世(1868-1918)的母亲玛丽亚·费奥多罗芙娜皇后(Tsarina Maria Feodorovna,1847-1928)所有。

印度冠冕(1923年,卡地亚巴黎 ,于1937年改款,由格洛斯特公爵及公爵夫人殿下珍藏)

这顶冠冕于1923年由福布斯夫人(Lady Forbes,1883-1972),即格兰纳德伯爵夫人(Countess of Granard)订制。在1937年3月这顶冠冕回到卡地亚伦敦后不久,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女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玛丽·路易斯公主(Princess Marie Louise of Schleswig-Holstein,1872-1956)将其购入,随后特别改款,以钻石替换梨形海蓝宝石和凸圆形蓝宝石。1937年乔治六世国王的加冕典礼上,玛丽·路易斯公主初次佩戴了这顶为参加此次典礼专门购置的冠冕。1953年,年迈的玛丽·路易斯再一次佩戴此冠冕参加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礼,后来,她将这顶冠冕传给教子理查德王子(1944-),即格洛斯特公爵(Duke of Gloucester)。

19世纪后半叶,随着美国的经济腾飞,新兴贵族们也开始追求欧式风情的珠宝。卡地亚顺应着历史发展的需求,开创出非常创新大胆的设计风格。珠宝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三维立体猎豹,猎豹下面的蓝宝石重达152.35克拉,这款胸针也成为了温莎公爵夫人的最爱。

印度风格项链(1936年制作,卡地亚巴黎特别订制,1963年改款)

项链上镶有13颗水滴形切割蓝宝石(总重146.9 克拉),2颗叶形雕花蓝宝石(分别重50.80克拉和42.45克拉),还有方形雕花祖母绿、槽刻式和光面祖母绿珠、凸圆形祖母绿,红宝石包括叶形雕花红宝石、光面及雕花红宝石珠、凸圆形红宝石。并且每颗祖母绿、红宝石和蓝宝石珠都镶有座镶钻石。这款项链最初为印度风格,搭配黑色软绳,在背后固定,后经客人要求进行了重新镶嵌。

这条项链属于黛丝·法罗斯夫人(1890-1962),她是杜克·德斯卡兹(Duc Decazes)和伊莎贝拉·辛格(Isabelle Singer)(胜家缝纫机女继承人)之女,被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杂志誉为“全球最优雅的女人”。1933年到1935年间她担任著名时尚杂志《时尚芭莎》的巴黎撰稿人,她的品味和大胆为人所瞩目,为她赢得了时尚先锋的声望。

整个展厅最摄人心魄的部分当属这个12米长的沉浸式装置,15顶创作于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的冠冕陈列在“银河系”中,像是悬浮在繁星中的星带。从至高无上皇权的象征,到彰显上流社会身份的标志,冠冕体现了卡地亚珠宝在皇室贵族眼中的地位。

时间技艺

东雁翅楼展厅

最后一个展馆由手表爱好者鹅仔带领大家仔细品味,展品从卡地亚最神秘的“神秘钟”,到引领了时代的腕表,再到故宫博物院与卡地亚合作完成机芯修复的钟表文物。

神像自鸣神秘钟(1931年,卡地亚巴黎)

8日动力储存长方形机芯,具有小时和刻钟的报时机制。镀金,11颗宝石轴承,瑞士杠杆式擒纵机构,双金属平衡摆轮,宝玑摆轮游丝。手动调校和上弦装置设于底座后。神像为雕花白玉,钟盘采用无色水晶,缟玛瑙支架,软玉底座。点缀有玫瑰式切割钻石、珍珠、凸圆形绿松石、珊瑚。

玉石神像源于19世纪的中国,这座神秘钟是1922年至1931年创作的13座以动物或神话生物为主题的时钟系列中的最后一座。

神秘钟的“神秘”之处一目了然,就是指针悬浮在透明钟体中,看似不与任何机芯装置相连。其实指针是被固定在透明玻璃圆盘之上,每片与圆盘通过锯齿状金属边缘与传动装置连接,机芯(通常位于底座)通过传动装置带动玻璃圆盘转动,这样,所有能量传输被完美隐藏,营造出一种颇具未来感的“幻象”。

在当时,用怀表读取时间才是优雅绅士的标准,腕表不行。但卡地亚的先锋精神认为腕表的功能性一定也可以通过设计结合美感。人类历史上第一块具有现代意义的腕表,是为了满足飞行员在工作时方便看时间的Santos腕表。

卡地亚腕表中最经典也最受人追捧的腕表Tank也在不久之后诞生,将表盘和表耳融为一体,线条极为纯净流畅。Tank腕表随后推出各种演变版,中间这款是诞生于1922年的Tank中国腕表,是少有的受建筑形式启发的设计,灵感来源为中国寺庙的门楣。

除了中国龙的意向对卡地亚钟表的影响之外,镶嵌印度雕花彩色宝石的水果锦囊风格和古埃及风格也在当时广为人知。

铜镀金嵌玛瑙规矩音乐表(18世纪末,英国,故宫博物院藏)

此钟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走时机芯,装配有均力圆锥轮系统和机轴擒纵机构。珐琅表盘,英式摆轮夹板,雕刻有鹰头和鬼脸。下部是一个音乐动力机芯,打开开关音乐响起,前面人物头部晃动。

故宫博物院在文物修复方面的专业和细致,前几年凭借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被大家广泛熟知。自2014年起,故宫就确定了六件待修复的古钟表,双方结合自身的优势,故宫博物院的专家负责外观修复,卡地亚制表工坊的专家负责机芯修复,共同保护、传承遗产。

文化自信是时下我们经常热议的话题,磁器之前也就这个问题表达过一些看法文化自信不是被偷走的,是我们丢掉的…,海报中国风吹啊吹得我骄傲放纵。虽然近几年在影视、时尚等很多领域,我们都肉眼可见地越来越“美”了,但不可否认,相比于欧美、日韩这样的文化输出大国,我们对于“时下的创造会被外国人喜爱”这件事,底气还没那么足。

↘ 香色绸妆花翔凤纹皇后吉服局部,图片来源于展览官方

但在几百年前,“风水”可不是这样“转”的。曾经古代中国的审美也深深影响了西方世界对于精致、奢华、风格的定义。成长的过程总是坎坷的,随着经济实力的壮大,在“对美的要求”这件事上,我们一定也可以全方位地跟上。

今天带大家欣赏过的典藏只不过是这次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中的冰山一角,展览时间持续到7月31号(8:30-17:00,每周一闭馆),只需购买故宫门票即可领略卡地亚与故宫博物院诚意满满的珍宝展。这次,希望没有摆拍、没有网红打卡,你只需要全程认真观赏和聆听,可以得到多重感官的震撼和收获~

* 文章未标注图片版权均属于磁器

静态摄影 | Ray Li

动态摄影 | 陈铭

合作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