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运分水器多少钱

从一张订单到百亿元产值,店口水暖产业是怎样成长壮大起来的?

盾运分水器多少钱

自1993年从广州接到第一张水暖配件订单开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店口镇水暖行业迅速扩张。目前,全镇涉及水暖产品业务的注册企业已超2000家。2017年,全年水暖产业总产值超200亿元。

从一张订单,到百亿元产值,店口水暖产业在20多年间是怎样成长壮大起来的?期间,发生了哪些成长的故事?经历了哪些成长的阵痛?现在,它又在奔着怎样的方向发展?且让我们来看一看店口水暖20多年来的传奇。

1 风起

始于1993年一张来自广州的水暖配件订单

曾经的店口是个穷乡僻壤之地,靠山不得,靠水不行,田地也不多,以前,当地人一直生活在困顿之中。穷则思变,改革开放以后,许多店口人便外出跑供销赚点钱养家糊口。他们做的大多是小五金生意,有的在经营中有了些积累,买上几台车床办起了小五金汽配厂。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店口小五金汽配生产和经营已初具规模,并涌现出了众多五金产品经营户。

然而也是在那个时候,部分店口人的五金汽配产品却也因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而出现问题。诸暨市风帆管业有限公司董事长、52岁的王迪坤是其中一名亲历者,他也是当年背着拉包袋出外跑供销的众多创业者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王迪坤还是一个背着汽车配件样品全国各地跑的“背包客”。当时,王迪坤的汽车配件主要销给国营汽车厂。随着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国营汽车厂面临市场竞争,因体制不够灵活,经营状况每况愈下。而市场放开后,一时间市面上各类汽车配件的供应量和销售点大增,王迪坤为产品销路感到有些烦恼。

王迪坤当时的情况代表了那时一部分店口人的境遇。于是,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的人继续坚守五金汽配阵地,在市场经济日渐活跃的时代背景下,逐渐寻找到了新的销售渠道,有的人则转战水暖产品。“那时,听说广东那边水暖产业发展很快,就有很多人跑到那边,寻找更新更好的市场机会。”

1993年,有人从广州接到第一张水暖配件订单,从此揭开了店口水暖产业发展的一角。1995年,王迪坤也开始到广州、佛山一带去跑业务。但对他来说,水暖事业真正的转折点还在2年以后。

1997年,王迪坤背着编织软管的样品,一人来到义乌小商品市场碰运气。“那是最早的义乌小百货市场,每个摊位也就一米见方,很局促。我就一个一个问过去。其中,有一个老板问了我的价格后当场就下了单,每个规格几百根,我当时高兴坏了。加上另外还有几个摊位订了货,那一趟几个订单核算下来赚了一两千块。”王迪坤至今对当年那一趟记忆犹新,“虽然那一趟赚的钱也不算特别多,但我心里却特别开心,因为这意味着我挖掘到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当时义乌小百货的那个老板,我们至今仍是很好的朋友。”王迪坤说,那时,店口水暖产品以铝塑管和各类铜接头等产品为主,市场也主要在广东那边,像他这样跑义乌市场的比较少。

尽管如此,当时的王迪坤仍是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义乌的这一趟,对今后事业的发展会产生如何重要的影响。

2 浮沉

“偷拳”“偷”来的国内最大水暖基地

由于镀锌管等输水管材容易造成水质两次污染,1995年,建设部正式发文推广铝塑复合管替代金属管。

至今,店口市场上还流传着这样的一种说法:国家政策出来后,近邻的杭州临安率先生产并试用铝塑复合管材,可望在今后得以推广。如果只产铜接头,不产铝塑管,将来必定受制于人家。于是,许多店口企业便千方百计赴临安“偷拳”,最终开发出了更新换代的管材,使枫叶集团等企业在业界独领风骚。到了2000年前后,水暖配件已经成为店口人的一块新的可观的“奶酪”。在当时已是五金行业风向标的店口南方五金城,市场众多经营户纷纷向经销此类新型管材靠拢。不到一年时间,强大的市场需求使店口成为国内最大的水暖管材生产基地和销售中心。

而王迪坤的水暖事业也从一根编织软管起步,在找到了义乌市场后越做越大。2000年,他在店口镇上金湖工业区买下11亩土地,2001年,成立了诸暨市风帆管业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各种水暖管材、配件。

自从1997年结缘义乌后,每一届的义博会王迪坤都会参加。2000年的那届义博会上,王迪坤看到,有一个展位上,有户来自永康的人家竟能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外国人直接交流,顿时颇受刺激。他觉得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是迟早的事,下决心让下一代学好英语做好准备。回来以后,他就对当时还在读初中的儿子提出要求:英语一定要学好。2008年,儿子大学毕业后,王迪坤就在义乌租下几十平米的店面,把儿子派到义乌专门拓展外贸市场。之后,从2010年到2013年短短四年时间内,就相继在义乌买下总共200多平方米的店面。“现在,儿子那边业务员有20多个,精通英语、俄语、阿拉伯语等多国语言。”王迪坤不无自豪地说道。

也是在2009年,王迪坤又成立了浙江亿帆管业有限公司;2011年,风帆公司取得了自营出口权,结束以往产品要通过进出口贸易公司出口的历史。通过参加各种展会,“ifan”的外贸业务越做越红火。“ifan”的牌子也在国外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在义乌那边,经常会有老外拿着“ifan”的产品主动找上门来下单。发展到现在,出口业务早已超过国内市场。

走出国门天地更宽。从2001年到2011年,王迪坤的公司完成了从内贸到通过外贸公司出口再到自营出口的转变。而在店口水暖行业整体来看,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与房产配套的水暖产业也进入爆发式增长期。其后,由于房地产市场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大,水暖行情也是几经起落,但整个店口水暖产业仍是在起起落落中不断壮大,在国际市场的版图也不断扩大。

3 升级

创新升级谋求挺进一线品牌

在店口镇中央路3号的厂房内,平均每天2个集装箱的水暖产品从这里发出。这只是王迪坤的其中一个厂房。在他公司的生产线上,PPR管加铝塑管每天的产量达20万米。

时至今日,店口涉及水暖业务的注册企业已超2000家,店口每周生产的新型管材已经能绕地球不止一圈。不仅如此,还有一大批企业走在创新升级的路上。

涅槃源于阵痛后的突围。2012年,资金链、担保链“两链”风险显现,导致部分企业倒闭,行业整体发展一度停滞不前。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拉动减弱,知名品牌挤压,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企业面临洗牌,产业陷入低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店口水暖走上转型升级之路。

2017年,“ifan”牌热水器面市,到目前,这款主打中东、非洲市场的热水器销售形势良好。这是王迪坤第一次推出集成型产品,也是一次拉长产业链的尝试。“做企业最要紧是稳扎稳打。对我们这样的传统型企业来说,盲目转型或冒进都不可取。我们的策略是通过延伸产业链来实现产品的升级。我的设想是让‘风帆’成为一个卫浴产品的集成品牌。只要是卫生间装修需要的产品,都能在我们这里买到。”王迪坤说。正是在“稳”字原则下,风帆一步一步成长为店口水暖产业中的典范。自2000年买下11亩土地成立风帆管业后,王迪坤又曾租下两处厂房,2016年底,王迪坤又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买下50亩土地,兴建新厂房,总建筑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2018年初,一期3万多平方米已经投产,目前二期也已全部竣工。

另外,还有枫叶、铭仕、洁利达、盾运等一大批企业走在创新升级的路上。

浙江洁利达暖通科技有限公司从传统地暖分水器、地暖控制系统及相关配套产品的研发制造,走向智能家居,不仅自主研发智能家居管理系统,还将研发集成智能净水系统,完善智能家居产品链,为每户家庭提供健康智能家居成套解决方案。

枫叶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一直坚持一根管子通天下,去年底,公司联合华南理工大学成立华南理工大学枫叶管道研究院,以研究院为平台,通过技术创新,借助双方的优势,加速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提高科研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水平。不到一年时间,通过产学研合作已经有5个发明专利,近30个实用新型专利的成果。

据统计,2017年,店口水暖产业总产值超200亿元。目前,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家,成果转化5只,并参与制定《给水塑料中管安装标准》《铜分集水器国家行业标准》等行业标准。尽管如此,从店口镇政府到企业,仍对现状深感忧虑。

“当国内外知名品牌逐步占领我国水暖中高端市场时,店口水暖企业仍以‘走量不走质’的传统模式运营,忽略了产品质量、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近年来,虽然情况得到改善,但在品牌塑造上却丧失了先机。”店口镇工业副镇长朱庭传说,现在店口不少水暖企业在产品质量、创新能力上已不输一线品牌,却始终难以挤入一线甚至二线品牌,这种情况亟待改变。

今年初,店口邀请专业机构对水暖产业进行了全面调研,制订了产业改造提升方案,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打造产业联盟,通过整合资源,抱团协作,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9月初,店口水暖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并亮相上海供热展。

“通过产业联盟集聚行业内一流企业、一流产品、一流团队,打响店口水暖产业整体品牌的影响力,并通过有序的内部竞争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朱庭传这样说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