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保鲜盒大王”倒下!曾年入190亿元,在中国开出7000多家店
2024年9月消息:特百惠(Tupperware Brands)申请破产保护。根据相关文件显示,这家家居用品企业的资产估计为5亿至10亿美元,负债估计为10亿至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亿-700亿元)。
简单介绍一下,特百惠创立于1946年,总部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是全球最大的塑料保鲜容器制造商之一,设有70多家分公司,并在美、法、澳、日、韩、中等国家设有工厂。
特百惠的创始人厄尔·塔珀(Earl Tupper)是一位化学家,原本在杜邦旗下一家塑料厂工作。当时聚乙烯材料(也就是塑料)已经被发明出来,但由于质地不纯而易碎且有异味。他把油乎乎的黑色聚乙烯残渣带回家,经历过无数次实验,成功变废为宝,得到了一种轻质的、抛光的、蜡状的高档塑料。他用这种材料做出来碗、盘子等容器,还受到油漆桶的启发,利用聚乙烯柔韧的特性,发明了不需要额外卡扣的柔性密封盖子,很好地解决当时人们保鲜难的痛点。
保鲜盒由此诞生,塔珀将其命名为“奇迹碗”,并为“柔性密封”保鲜盒技术申请专利,用自己的名字创立了特百惠。一开始,奇迹碗在百货商店、五金店等渠道销售,但完全卖不动。究其原因,一来当时人们还没有使用塑料的习惯,二来消费者根本不知道其使用方法,自然也不了解有多好用。
就在塔珀想要放弃的时候,一位名叫布朗尼·怀斯(Brownie Wise)的女销售员登场了,她创造性地采用开派对的销售模式“Home Party”(进入中国后,特百惠将它翻译成“理家会”),邀请亲友邻里到家中做客,然后在聚会上宣传、销售产品。
此举吸引大量家庭主妇加入,以赚取佣金补贴家用。顾客购买后还可以发展成为推销员,再对其他人进行推销,形成金字塔式的多层销售模式,没错,这就是所谓的直销。
一传十、十传百,奇迹碗销量飙升,迅速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产品。1960年特百惠开始“走出去”,扩张至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欧美,它也成了塑料食品保鲜盒的代名词,走进白金汉宫,出现在《小黄人》电影里。大约九成的美国家庭,拥有至少1件特百惠产品。
2013年,公司销售额达到26.7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0亿元),净利润2.74亿美元。但往后就开始走下坡路,2017年首次出现亏损,2022年销售收入下降至13.04亿美元,净亏损2.33亿美元。2023年业绩继续下滑,前三季度销售额同比下滑16.37%至8.28亿美元,净亏损1.25亿美元。
近几年由于经营问题,特百惠相继退出荷兰、新西兰等市场。去年公司就传出“濒临倒闭”,同年4月13日关闭位于希腊中部城市希瓦(Thiva)的工厂。今年6月永久关闭其位于南卡罗来纳州的工厂(在美国的唯一一家工厂),并裁员近150人。
原因无他,其标志性的食品储存容器需求下降。一方面,冰箱除菌及保鲜功能的提升,保鲜膜、保鲜袋、密封袋等产品大量使用,让保鲜盒不再拥有如过去般的用武之地。另一方面,膳魔师、象印等品牌大行其道,保温杯逐渐取代塑料杯的地位。韩国品牌乐扣乐扣(Lock & Lock)、乐柏美(Rubbermaid)、Glad等竞争对手积极求变,通过不断地产品创新、环保材料的使用来满足消费者需求,反观特百惠则基本在原地踏步。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特百惠(中国)有限公司在广州成立。最初采取直销模式,02年调整发展战略,确立“以特许加盟为主导渠道,会员制为特色”,并打出“零加盟费”“女性创业新选择”等口号,在中国迅速开店。彩色塑料杯几乎“人手一个”,玫红、水蓝、柠檬黄、薄荷绿……让人眼花缭乱,堪称“网红杯鼻祖”。
2018年,在中国拥有超过7000家门店。2020年,销售规模达到26.7亿元,门店6400家(其中加盟店6394家)。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3年商业特许经营TOP280”显示,截至去年底,其门店数量缩水至5016家(其中加盟店5012家)。
虽然破产和破产保护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中国市场的业务目前也未受到影响。但特百惠未来何去何从?是否会沦为“时代的眼泪”?还有待时间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