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了,2025年将是学区房的大限
这并不是我今年第一次用这个标题。
5月份的时候,我就写过一篇《2025年,真是学区房的大限?》。当时比较谨慎地用了问号,而这一次,我干脆把问号去掉了。
还是那句话,这几年我在学区房上的观点从没有改变。当教育从投资变成消费之后,如果你不能接受亏损,那直接绕过学区。
01
学区房是不是没有人买了?
过去几个月,这个话题在社交平台上反复被提起,为了吸引眼球,还有很多房价的对比图,意思就是跌惨了。为了夸大数据,还特别找那种占初一学位房子的成交价。
跌,的确是事实,跌得的确狠,但并不是只有学区房在跌,其他房子,尤其是位置不好的,房龄过老的,投资客集中的,跌得更惨,最关键的是没有成交量,甚至连带看都寥寥无几。
刚好我手上拿到了近一个月南京楼市二手房成交数据,粗略做了一个统计,主城六区有学区概念的房子成交占比超过3成,如果是主城中心四区,占比接近4成。
所以,有能力且想买的,都在行动。
当然,仅限一二线城市。
02
市场现在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以价换量,且成交量进一步萎缩。
上周我在文章《6个月,一套房子如何从770万跌到530万》的末尾特别提到,市场将进入前所未有的情绪杀跌阶段。很多人不理解,加石榴叔微信来问。
最近亲身交易的家长应该深有体会。买家很痛苦,发现最低价,还想更低价。卖家也很痛苦,天天被中介PUA,一降再降,直到击穿心理底线,还不罢休。
楼市处于下行期,这种情况并不奇怪,中介要促成交易才能吃饭,所以带着刀,站在买家这边。
追涨杀跌向来是人的天性,尤其现在舆论环境铺天盖地的全是唱跌,所以不少小区,每卖出一套都会诞生一个新低价。
中介经常教育房主:“你现在不卖,以后就卖不出这个价”。
为什么会缩量?学区房其实就和超市上货一样,每年六月份会上一大批,好价格、好房子肯定会先被挑走。能痛痛快快降价的房主,九十月份就跑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
当然,不少买家也不急,距离报名大限,还有几个月,他们想等最低价。
03
为什么2025年是大限?
5月份那篇文章,我给大家从人口角度进行了分析,2023年是全国小学入学人数的顶峰,对应的是2016年9月1日-2017年8月31日出生的孩子。
考虑到这其中有40%是二胎,老大很可能要先用初中学区,所以才得出这个结论。
这段时间和中介接触的比较多,了解到一些房主的情况。
很多人现在出手并不亏,因为买的早,买的便宜,只能说少赚了,所以他们在砍价的时候也会了解房主当时购买的价格,看菜下刀。
即便三年前入手的房主,只要初中学区仍是一线,亏损都能控制在20-25%,伪学区另当别论。
二手房房价见顶,实际上是2021年上半年,之后才一路下滑。
那段时间购入的学区房,有相当一部分会在明年下半年流入市场,按照目前的成交价,亏损普遍都在35%以上,极端亏损能超过50%。
所以明年学区房市场大概率是横盘缩量的一年,房主妥协不会那么容易,哪怕认清现实。
到2025年下半年,新一波流入市场的房子,购买成本已经低了不少,所以哪怕市场需求仍然旺盛,价格体系也会崩塌。
我用南京一套目前成交价190万的单室户型,一线初中学区房,举个例子。
2017年购入的话,只要160万。
2019年购入的话,需要245万。
2020年购入的话,需要260万。
2021年上半年购入的话,需要300万。
2021年年底购入,只要230万。
2022年购入的话,需要210万。
这个案例,一二线城市都通用,周期和逻辑是一样的。
结
还是那两句话,学区房用完就卖,不要有留恋,更不要有投资的想法。买学区房,要能接受亏损,这属于消费,而不是投资,强居住属性的例外。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就更不能买学区房了。不同的家庭,对教育的观点不一样,我接触的一些家长,尤其中产家庭,是希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