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冬闲田简易竹架大棚羊肚菌栽培技术
黔东南州冬闲田简易竹架大棚羊肚菌栽培技术
基金项目:黔千层次人才[2021]201401号;黔科合平台人才[2020]1119 号;黔科合支撑[2019]2451 号;黔科合服企[2019]4015号。
郭显会等
羊肚菌Morchella spp.又名羊肚菜、羊肚蘑等,因其菌盖表面凸凹不平,形状似羊肚而得名 ,隶属于子囊菌亚门Ascomycota、盘菌纲Pezizomycetes、盘菌目Pezizales、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羊肚菌属Morchel?la。羊肚菌是低温、喜湿、好氧、腐生型食药用菌 ,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黔东南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 14.6~18.5 ℃,最冷 1月平 均 气 温 均 高 于 0 ℃ ,年 降 雨 量 1 010.4~1 367.5 mm,年无霜期 273~327 d,空气相对湿度78%~83%。得益于黔东南气候条件,近年来,羊肚菌在黔东南州发展较为迅速,栽培规模不断扩大,增产增收效果明显。2021 年羊肚菌栽培面积由2020年的186.67 hm 2 增至389.33 hm 2 ,增长108.57%;羊肚菌产量由 2020 年的 292.3 t 增至 973.1 t,增长232.91%;产 值 由 2020 年 的 3 544.8 万 元 增 长 至16 234万元,增长357.97%。
黔东南州粮食生产主要以水稻为主,2021年全州水稻种植面积达1.6×10 5 hm 2 。当地水稻成熟期一般为8―9月,10月水稻收割结束后,大多数农田处于闲置状态,利用冬闲田搭建简易竹架大棚栽培羊肚菌,实现水稻-羊肚菌轮作,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黔东南州田块形状不规则,耕作便利程度较差,农业生产成本较高。黔东南州冬闲田栽培羊肚菌,可依据田块形状搭建简易竹架大棚,最大限度利用土地,并且就地取材,成本低,棚架拆卸方便。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1 栽培季节
自然条件下,黔东南州羊肚菌适宜播种期为11月上旬―12月上旬,次年2―4月采收,一般清明时节采收结束。
2 菌种及营养袋制备
2.1 菌种选择
2.2 母种制备
母种培养基配方:土豆200 g,葡萄糖20 g,蛋白胨2 g,琼脂15 g,KH 2 PO 4 2 g,MgSO 4 1 g。先将土豆去皮切成薄片,加入 1 200~1 300 mL清水煮沸20 min左右,过滤后按照上述母种配方在滤液中加入其余成分,加热至全部溶解后,定容至1 000 mL,分装在试管中,121 ℃高压灭菌30 min,制作斜面培养基,在超净工作台接种后,放入恒温培养箱18~20 ℃黑暗培养至满管,获得母种。
2.3 原种和栽培种制备
原种及栽培种培养料配方。配方1:小麦50%,谷壳 33%,腐殖土 10%,麸皮 5%,石膏 1%,石灰1% ;配方2:小麦50%,木屑30%,麸皮9%,腐殖土10%,石灰 1% ;配方 3:小麦 40%,木屑 58%,石膏1%,石灰1% 。
小麦提前水煮或浸泡至无白心,谷壳浸透,木屑自然堆积6个月以上。按照配方将培养料混合,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使料含水量达 60%~65%。采用15 cm×30 cm的聚丙烯菌种袋分装料后,121 ℃高压灭菌 2 h,或者 100 ℃常压持续灭菌 24 h,冷却备用。在接种室接种,一支母种可接 5袋原种,在18~20 ℃条件下恒温避光培养至菌丝满袋,待菌核形成即获得原种。一袋原种可接40~50袋栽培种,同原种培养条件下培养获得栽培种。
2.4 营养袋制备
营养袋配方 1:小麦 50%,谷壳 43%,麸皮 5%、石灰1%、石膏1% ;配方2:谷壳35%,木屑30%,小麦30%,腐殖土5% 。
营养袋拌料装袋灭菌方法同原种和栽培种,选用12 cm×24 cm的聚丙烯袋分装料,每袋湿重400 g左右,装料不宜装太满。
3 整地搭棚
3.1 整地
水稻收割结束后及时开深沟排水晒田,同时清除杂物。整地时每667 m 2 撒生石灰75~100 kg,调节土壤酸碱,抑制杂菌生长以及预防病虫害。再翻耕土壤,深15~20 cm,土块耙细至直径5 cm以内。
3.2 搭棚
根据田块情况合理规划大棚分布。用皮尺、石灰按长15~25 m、宽5 m、高2.0~2.5 m,棚与棚之间间隔0.8~1.0 m的标准标出具体位置,搭建竹架大棚。根据整个大棚的走向,每隔60~80 cm定出每根竹竿的具体位置,打孔50 cm深,左右两边保持对称,竹竿插入孔中并设定统一高度,用扎带固定,最后在顶部或侧面扎竹竿进一步加固大棚。搭好竹架后,覆盖白色棚膜及遮光率 85%~90% 的遮阳网,在大棚两侧挖出20 cm深的排水沟,用沟泥压住棚膜及遮阳网。播种后,在棚内间隔3 m左右支撑一杆,起到固定大棚的作用。
4 建畦播种
4.1 建畦
畦面宽 1.0~1.2 m,畦沟宽 25~30 cm,用于排水以及后期作业走道。在畦面开2条宽10~15 cm,深4~5 cm的播种沟。
4.2 播种
采用沟播方式播种。播种时,将菌种掰碎为直径 1~1.5 cm 小块,均匀撒在播种沟内,再覆土 2~3 cm。播种量为200~300 kg/667 m 2 。播种后畦面浇透水,再覆盖厚为 0.006~0.008 mm 农用黑色地膜,地膜需比畦面宽10 cm左右。
图1 简易大棚的竹架 图2 建畦开沟
图3 大棚内生长的羊肚菌 图4 羊肚菌简易竹架大棚栽培示范区
5 发菌管理
5.1 摆放营养袋
播种后10~15 d,土壤表面形成白色菌霜后,揭开地膜,摆放营养袋,摆放量为每 667 m 2 2 000~2 400袋。摆放营养袋时,用小刀在营养袋一侧划一长5~6 cm的口或用打孔板在营养袋一侧打孔,将开口(空)方向朝畦面,稍压袋使开口处紧贴畦面土壤,营养袋摆放好后,再盖地膜。
5.2 撤膜催菇
次年1月底至2月初,待地温回升至8 ℃以上,撤去地膜,浇一遍透水,加强通风催菇。
6 出菇管理
当有菇蕾出现后,勤通风,保证棚内无闷热感,畦面土温低于18 ℃。用喷水带适量喷水,提高畦面土壤湿度,保持棚内空气相对湿度85%~90%。
7 采收
羊肚菌菌盖脉纹充分伸展,子实体饱满,肉质厚实,有明显香味时即可采收。采收时,用小刀在菌柄近地面处沿水平方向切割,并削掉黏附在菌柄上的泥土,确保采收的子实体干净。
8 转潮管理
羊肚菌采收后,要及时补水,保证棚内土壤含水量在45%~50%,畦面土温低于18 ℃,如此菌丝恢复生长7 d左右,可出第2潮菇。
9 病虫害防治
9.1 主要杂菌和虫害
据调查,羊肚菌栽培过程中,主要杂菌有木霉、青霉、链孢霉、毛霉,鬼伞等;主要害虫有跳虫、蛞蝓、菇蝇、菇蚊、白蚁、蜗牛等。发生的原因是卫生条件差,培养料不干净,杀虫灭菌不彻底,栽培环境高温高湿等。
9.2 杂菌防治
一是培养菌种及制备营养袋时要选择干燥、无霉变、无虫害的原材料。二是培养料配制后,要及时装袋并彻底灭菌。三是播种前对栽培场地彻底杀虫、灭菌。四是栽培过程中加强通风,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五是及时清除杂菌。
9.3 虫害防治
跳虫防治:跳虫喜水,可在有跳虫的地方用小盆盛放清水诱杀,降低跳虫虫口密度。
蛞蝓防治:为害轻时,可用5%的食盐水喷杀或人工捕捉,严重时,用豆饼与0,0-二甲基-磷酸酯按10∶1的比例配制成毒饵,傍晚时按1~14 g/m 2 撒在蛞蝓出没处诱杀 。
菇蝇、菇蚊防治:可挂黄板、篮板或用糖醋液诱杀。
白蚁防治:发现白蚁可用氯吡硫磷1 000~1 500倍液喷淋防控 。
蜗牛防治:在早晨、傍晚或阴天蜗牛活动时捕捉,或用多聚乙醛配成含有效成分2.5%~6%的玉米粉等毒饵诱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