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围绕保障改善民生、优化营商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扩大‘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范围,11月,在海淀区的三个公证处正式推行‘区块链+公证’服务新模式,努力做到办‘群众事’、贴‘群众心’、解‘群众难’。”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党组书记王凌志表示。
多次调研充分论证精细化梳理
确保“区块链+公证”服务落地
为了确保“区块链+公证”服务新模式在公证处的顺利应用,前期,区政务服务管理局领导班子多次前往公证处进行调研,听取公证员的工作流程介绍,理清办事群众以及公证员在办理公证事项当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提交材料多,人工核验时间长,办理公证周期长。
“通过前期调研,我们主要是对公证的207个事项进行了精细化梳理,然后利用区块链上的24类国家级数据、16类市级数据,以及224类证照数据来为我们的公证核验工作做有效的数据支撑。”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审改科科长左全介绍,“公证事项跟政务事项不同,要做到对应数据匹配,我们前期将207个公证事项全部都拆成能够匹配区块链数据库的电子表单,这个工作量非常大,我们工作人员共拆分了2000多个电子表单,然后再放入区级事项库里,确保用区块链技术来支撑公证的数据拉取。”
京津冀三地四部门
共推服务模式创新应用
通过前期充分论证、多次业务办理试行,并反复推敲确认细节后,11月14日,京津冀“区块链+公证”服务模式合作协议正式签署,“区块链+公证”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和应用,在海淀区政务服务管理局、海淀区司法局、天津市河西区司法局、河北省石家庄市司法局三地四部门前期充分沟通对接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了落地和应用推广。
在公证领域率先推出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以往办事群众来公证处,需要提交多项材料。”北京市海诚公证处负责人杨伟光告诉记者,“今天来办理买房公证委托的王女士原本需要携带身份证、结婚证以及户口本,由于‘区块链+政务’服务的应用,现在即使王女士只带了身份证,我们的公证员也能够通过后台调取到相关数据信息,一方面,减少了工作人员的信息核验时间,另一方面,更节省了办事人再回去取材料的时间,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记者了解到,我区三个公证处同时与区政务服务管理局签署保密协议,由专人、专机、专号处理链上数据,确保“区块链+公证”服务应用的数据和信息安全。
记者:景天
图片:赵博硕
编辑: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