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上海”2023开幕,“广州设计”讲述材质故事
6月8日,“设计上海”2023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今年展会为期4天,汇聚来自40多个国家的2500多个世界知名设计品牌,通过三大展馆(家具与灯具设计、厨卫设计&新材料与应用、生活方式与配饰设计)融合展现与分享全球先锋前沿的设计趋势。
记者在现场留意到,“广州设计”在本次展会中表达了独特新颖的“材质故事”,尤其以“面料可持续”以及“传统再创造”两大亮点,备受关注。
利用像纸一样薄的大理石材料编织而成的概念作品“交错时空”。
可持续设计的中国原创之美很火
“设计上海”今年呈现的主题是可持续设计的升级,同时也是全球设计的最新趋势。来自全球海内外的设计师及其作品更多展现的是生活息息相关的创意,大有为现代生活加点“鲜“与”活”的意味。随着中国设计师将东方美学、现代舒适度与未来主义的融会贯通,展会现场也通过有趣瞩目的设计品,让“中国原创”与“中国设计”的概念火了。
记者巡展发现,中国原创之美正被赋予更多元丰富的涵义。“这个盒子好可爱,可以用来装首饰!”一名穿着时髦的年轻女士拿着手机边拍边跟同伴说道,原来是来自手工创作的实木拼花旋转盒:质朴的原木通过中式四方盒的设计,以自动开合展现出动态的六边形,小小创意带来大大惊喜。
实木拼花旋转盒
在一家充满书卷气的小展厅中,围炉煮茶的氛围升腾而起:圆形刺绣款的蒲扇装点,蘑菇灯下是一碗茶、一炉香,还有一透明水晶做的葫芦纸镇……优雅浪漫的古风也引来不少人群拍照打卡,问询采购的团体和机构也不少。“现在年轻人们很喜欢东方元素,中国古风等,像传统的工艺手作我们都会做成桌面小摆件或者书签。”一家上海参展企业的展馆导赏员告诉记者,只要是生活中用得到的小物品,厂商与消费者都特别喜欢。
记者在展馆现场还留意到,以环保可持续为核心,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焕新也备受关注。其中,“融·编织设计展”成为了本届“设计上海”的重磅项目之一。这是一场关于传统工艺回归设计的成果展示:中国手工中的编、织、绣、结均获得系统梳理,更分别从材料与工艺的角度产生出研究图、研究报告与材料设计样片。“原来中国结还能有这样的图样!”逛展的年轻学生小徐感叹道,他是读建筑设计的,这次到展会是想找一些关于中国传统元素的灵感。现场所见,除了中国结与刺绣花边以外,梭织、针织、竹编、草编等纹样前也不时人头涌动。
融设计展策展人、融设计图书馆创始人张雷告诉记者,将传统手工艺融合到设计中,是一个创造当代设计语言的过程,“设计应该回归到文化的‘根’。”张雷表示。
融编织设计展现场
广州设计“编织”创意
长得像“簸箕“的椅子,看着像未来装置的项链吊坠,充满科幻感的传统创新纹织……这些”有颜有料“的设计作品在半互动的展览区域里吸引了参观者驻足。以上这些独特的设计元素正来自广州,广州的设计师们以最朴实的生活灵感,融合传统工艺元素,“编织”出来“面料可持续”与“传统再创造”结合的设计作品。
知名广州设计师张小川带来了她的新作《视界》。她认为编织是人类、飞鸟乃至昆虫制作工具和居所的一种古老又特殊的方式。“从创作到成品大概用了大半年的时间,你能看到这次作品所创造出来的机理与纹样,都传递了人与自然紧密连接的内涵。”张小川表示,对于观众来说,《视界》是一件“观器”,对琥珀(作品材质之一)而言,《视界》是一件“容器”,作为配饰应用就是链坠。
张小川作品
行业观察:
东方织物智慧为青年人赋能
伴随着国潮兴起,许多中国设计师品牌企业也在思考,传统文化尤其是织物文化中所蕴涵的东方智慧和造物方法,是否能够为当代青年群体赋能。
江南布衣联合融设计图书馆举办的主题论坛聚焦千年侗族织物背后的“慢精神”,探讨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传统织物文化如何为青年群体提供正向情绪力量。正如Dousa合作社发起人周贞徵在论坛上所说,“织布是需要身心都非常专注的一件事情,设计一个布的面料和编程是一样的,你要理纱线,排线,穿到织布机,你脚要踏,手要打,织出来的这个图案我觉得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谭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