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马力事件之后续,总结与分析
可能大家都开始烦了,“速马力”这件事,纠缠了差不多一周,而事情的发展也超出我的预期,当事方不按套路的出牌太多,像极一部悬疑电影,难怪吃瓜群众大呼,精彩过瘾。如果你还不了解整件事的来龙去脉,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瞬间爆炸!汽车圈的“315”?速马力事件从头到脚最猛围观》
今天的文章,应该是《大家车言论》上从没有过的风格,非常严肃,非常专业,就是咱们高考时的语文阅读理解,如果你不知道之前发生的事情,估计你肯定看不下去。要特别鸣谢这位在微博上认识的科研工作者,他叫唐宇航,一位化学分析硕士,供职于浙江一家科研机构,他围观了整件事,最后坐不住了,凌晨爬起来写了以下这篇长文,私信发给了我,请大家坐稳,看看速马力在化学专家眼中是什么鬼。
(全文近五千字,请选择合适的姿势阅读)
《为什么我认为速马力是一个骗局?》
先说一个故事。我上大学的时候,我奶奶的妹妹经常让我去她家吃饭。在她家里,我看一个机器放在一坛子水上,那个机器喇叭中发出吱吱吱声音。我问她这是什么,她神秘地跟我说,上个月她买来了这个信息发生器——这机器会发出肉眼看不出的射线,可以把水分子打散。这样的水喝了,她手就不疼了(前段时间她出了车祸,手臂骨折了)。我说,你一个大学生还信这个?她一脸不高兴。后来,机器掉进了水里坏了,去修的时候发现,这机器也就只有一个喇叭,老板也不知去向。
一、他们里面圆圆的填料是什么东西?
按照速马力标称可以实现的效果,首先怀疑填充物为固体形态的燃油添加剂,但需要明确一个概念,燃油添加剂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目前燃油添加剂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市面上买的“汽油精”,另外就是金属有机物添加剂。
前者主要成分是聚异丁烯胺或者聚醚胺,用以洗脱积碳,并阻止积碳生成。另外一种是诸如四乙基铅、锰添加剂MMT(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等成分,主要用以提高燃料的辛烷值。四乙基铅早就被禁用,MMT自国五标准实施以来也被禁止添加。
从速马力厂方“可以泡茶喝”的表述,以及提供的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的检测报告,这种小圆球应该是不含上述添加剂的,这就太神奇了,圆圆的球里面究竟有什么?
需要看详细配方,请放大专利说明图片
还有一种是麦饭石远红外球型颗粒、 锗石球型颗粒或托玛琳石球型颗粒(电气石颗粒)。这些颗粒,其实就是为了炒作所谓的“热振效应”、“远红外技术”概念。
二、那么他们提到的 “远红外技术” 、“热振效应”,是什么概念?
有些人可能会被“远红外” “远红外技术”这些词给吓跑。其实没什么神秘的。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射红外线,我们人体也不例外,远红外线有较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具有显著的温控效应和共振效应,它易被物体吸收并转化为物体的内能。
而“热振效应”是速马力强行发明了,科学家并没有这个名字,我姑且当他们写错字,最接近的,应该是“共振效应”。那共振效应又是什么意思?物体之所以有温度,是由于分子的振动。我们冬天搓手,手就会热,本质上就是你手上的分子振动加快所致。
速马力的理论模型出来了,因为远红外线波长在4-1000微米之间,与我们人体发出的波长有一小部分是重叠的,如果用9微米左右的波长照射人体,就会产生共振,就有发热效果。还有一些中医医院里的红外线治疗仪,就是用到了红外线的共振作用,让我们局部发热,达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但这个套在汽油上效果究竟怎么样,我表示呵呵。
虽然这玩意在常温下,会发出波长为少量的远红外线,和人体红外波长重叠。但要说加热什么的,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这个红外线的量实在太小了,让周围的水升高1度都是天方夜谭。如果真的能升高温度,那我们烧水就不用煤气了,直接丢几颗石头进去,不就得了?
三、放在发动机进气口上的,可以产生电离、负氧的网,是什么概念?
聪哥插嘴:说到这里,我能不能稍稍掩嘴偷笑一下,我刺激到速马力的第一篇微博,就是说他们发明的是伟大堪比永动机的诺贝尔奖级别圣物。
四、他们有专利哎!这个总不会假的吧?
看到这你就明白了,当速马力理直气壮地说,我有专利时,你可以不屑他们一句:切,谁说专利就不会假?坑蒙拐骗的专利多了去了。曾经我也一度认为他里面的催化剂,能把汽油的长链分子打散成短链烷烃,后来我一看他这个专利说明书,就知道是个骗局。
五、难道他们出具的那份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的检测报告也是假的吗?
这份报告已经在5月22日晚上,被他们自己删掉了。他们贴出这份报告的原意在于,证明他们的产品里面没有催化剂。
这样的标准只能用来评价水,检测水中的金属含量,但不能被用于检测陶瓷中的金属含量。因为就算存在金属成分,用蒸馏水泡一下未经粉碎的陶瓷球,重金属是出不来的。就好比你领口很脏,你不加洗衣粉,不搓揉,仅仅用清水泡一下,脏东西出得来才怪。检测陶瓷中的金属,是有专门的方法的,比如GB T3534-2002《日用陶瓷器铅、镉溶出量的测定方法》。再次,厂方在自己专利说明书上都说了,催化剂是稀土元素或者贵金属。但在这份报告中,却在测锌,铅、铁这种常规金属,典型的缘木求鱼。
六、但是很多人说安装了有用哎!
聪哥插嘴:唐老师说的这个“洗脑”提醒了我,这几天,好多在速马力各个群里的朋友找到我,说这些群像极了传销组织,每天准时有人发表使用感受,“动力太澎湃了”,“我现在都不敢加92#号汽油,引起动力太澎湃根本驾驭不了了”、“我的宝马535,用了速马力,至少加了50匹马力”……令人叹为观止。
综上所述,所谓的速马力燃油催化器,在我眼中就是各种民间伪科学的大杂烩。他把基本上所有能搬用的概念,比如所有的沸石类型,几乎所有的稀土元素,几乎所有的贵金属,一股脑都塞进了他的专利、产品里面,跟“信息水”、“点石成金”的骗局,是同一个套路。
最后你也许会想,为什么他们就是不承认这是一个骗局?其实,带头的那个核心人物心里,肯定是发虚的。但现在牛皮已经吹起来了,有公司,有业务,有产品,做了广告,有销售渠道,还赞助了比赛,里面牵扯到了太多的金钱利益,所以,绝对不能承认啊!
至于下面的销售和公关,就未必知道这是一个骗局了。毕竟,他们很多也是普通人,没有相关的学习背景,有些销售可能学历还不高,很容易落进这种骗局,为虎作伥。(完)
其实,关于速马力是不是一个纯骗局,我和唐老师也展开讨论过,毕竟还是有很多车友表示,车子刚刚装上去时,会有一定效果。但因为速马力营销手段太狡猾,胡话连篇,提交出来的所有观点,甚至是检测报告,都有明显弄虚作假,唐老师是严谨的科研工作者,只能根据查到的证据分析,不诚实商家套路太深,还真摸不清。
例如他们用来煮水的沸石,明显就和大家从真实罐体里倒出来的颗粒有差异,前者是纯宝色,后者掺杂了红色,褐色,且大小不一的颗粒。极可能存在送检一套材料,实际装罐时又混入真正的燃油添加剂颗粒,然后根据不同的价格档次,勾兑不同比例的添加剂颗粒,装车后,稀释浓度不同,发动机状态也当然有区别。
但有一点可以确认,经过我大量调查,走访了数十位曾经使用速马力的车主,大家普遍反应是符合我们的分析的,就是刚刚装上去后,动力似乎好了,但渐渐就没了感觉,半年之后,感觉也麻木了,直到把装置拆去,才发现早已失效。
我必须不厌其烦提醒大家,哪怕你就为了享受刚刚装车时的快感,也务必考虑安全风险,我问吕总:据我所知,已经至少有三部车,因为安装不当出现自燃事故,这该怎么办。而吕总的回答是:速马力是一定会负责到底,如果车烧了,我们肯定会赔偿。对于这样的回答,我实在无语,难道烧了管赔,就是对公众负责的态度吗?
至今,调查速马力事件已经花了我一周时间,经历过被警告,粗言谩骂,甚至是恐吓,如同电影情节,但总算水落石出。感谢好多像唐老师这样的热心,客观,专业的陌生朋友支持,提供了很多宝贵资料和意见。
回顾事件,速马力事件给我们太多启发。对于消费者,请谨记,汽车行业是基于传统工业,更是服从基础科学的,再高深的科技都不可能违背常理,都必须是可以用科学的道理解释得通。以后碰上那些吹得神乎其神的黑科技,多留点心眼就不会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