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木匠师傅,深谙圈椅的制作细节,说是要为木头找一个好归宿
我是山东的小赵,今天有幸能在老徐说家具『达人分享』分享我的创作心得。我爷爷那一辈是木匠,我的父亲也是木匠,到我这里是第三代。开始只是喜欢,后来辞掉了外面的工作回家专职做起了木匠,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这是我们制作的透雕麒麟纹圈椅,材质是东非黑黄檀,也就是紫光檀。
我要分享是圈椅上两个重要构件的制作心得,在我做学徒第一天,师傅就告诫我:“一件好家具最重要的两个特点——美观和坚固,哪怕再小的细节你都要做到精益求精”。于是通过几年的刻苦学艺,我也渐渐地深谙圈椅的制作细节,下面是我对制作圈椅中的两个细节处理和理解,一是壸[kǔn]门牙子,二是鹅脖。
一、先说:壸门牙子
德国人古斯塔夫艾克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意思是说:“中国的明式家具,是以箱式结构为主体,再加以演变和发展起来的”。我非常认同这句话,并且敬佩一个外国人能对中国古典家具认识的如此透彻。
如果我们把圈椅下部单独拿出来看,没有壸门牙子,这是一个长方体框(注意是框),这个框如果有外力作用的话会变形,因为连接他们的只有八个点。但是有了壸门牙子,这就是一个长方体,壸门在其中起到了固定每一个面的作用。众所周知椅子是承重的物品,但是人在坐上去的时候给椅子的力并非只有从上到下,还有摇晃时的横向力或左右力,壸门在这里起到的作用便是于此。
所以明白了这个道理,在制作壸门板和其它结合部件的时候,就知道它的重要性了。简单来说,壸门板是装进腿子和大边抹头的槽里。然后栽到落地杖上的,这就要求在制作时壸门板和四周的结合都要严丝合缝。不管是榫卯之间结合,还是一些看似不重要的配件,在日后的使用中都不可小觑。另一方面,壸门板在视觉上又起到了美观的作用,通常壸门从上到下会由宽变窄,让腿子的侧脚更加明显。还有师傅在壸门上雕刻卷草螭龙等纹饰,这便是美观和坚固和谐共存的典范。
二、再说:圈椅鹅脖
明式扶手椅的鹅脖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和前腿木连做,第二是与前腿脱离,单独出榫栽到抹头上,前者的坚固性显而易见,后者在做法上就有所讲究了。大体来说有以下几种,一是鹅脖出单榫,抹头凿单眼;二是在第一种基础上挖仓,鹅脖直接落进仓里;三是鹅脖出双榫,抹头凿双眼、挖仓,鹅脖落进仓里。当然还有明榫暗榫的区分,做法难度逐级递增,结实程度由弱变强。
所以看似同样的鹅脖,有的用两三年便开始出现松动摇晃,有的用了上百年也坚固如初。有一个最简单的测试方法,就是用手的力量去左右轻轻摇晃鹅脖,以是否纹丝不动来确定良莠。还有在造型上,讲究的鹅脖曲线饱满挺阔,势如满弓,上头细下头粗,粗细变化均匀。这是非常考验制作的眼力,是靠手工用木挫找出感觉,很是费工。
三、后说:我的心得
我认为木匠的天职,是为木头找到一个好归宿,做一把椅子10天完工和20天完工,其细节的处理和工艺是完全不一样的,使用的时间也往往会差之百年。作为新一代的木匠,我的理想就是可以使用200年的好家具,即守护了这门手艺,也不会糟践这么珍贵的木头。今天不才在老徐说家具分享的圈椅两个制作体会,也是检验我对圈椅的理解程度,还望方家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