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岳依桐
成都一体育馆内,打羽毛球的市民。 岳依桐 摄
运动空间的火爆场景背后,折射出西部人口重镇成都的体育产业正迎来“新蓝海”。实际上,从成都世乒赛团体赛、大运会等国际级体育赛事纷纷落户蓉城,便可一窥其雄心壮志。2021年印发的《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纲要》更清晰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50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全市体育消费总规模突破900亿元。
国庆期间,迪卡侬商场内人来人往。 杨予頔 摄
从业6年的健身教练廖敏康则谈道,过去健身房顾客主要是减脂增肌人群,但现在4、5岁的小朋友会来上体能训练课,60多岁的退休老人也会来锻炼身体。“我每天10时至22时基本都排满了课,比以前忙碌多了,全民健身氛围很浓厚。”
国庆期间,迪卡侬商场内人来人往。 杨予頔 摄
“几年前成都同街区可能相距2、3公里才有一家健身房,现在1公里范围内可能多达3、4家。”廖敏康说,市民对运动的需求越来越明确,相关健身场所针对的顾客群体也愈发小众、细分,专门的拉伸馆、拳击馆等不断涌现。“虽然行业竞争变强,但未来市场需求会更大,我对这行的前景充满信心。”
成都体育产业不断释放出的活力,也让相关企业更加紧密地拥抱这一新赛道。知名体育用品零售商迪卡侬的成都商业负责人黄蔚辛介绍,今年上半年迪卡侬成都销售额增长突破两位数,并实现持续增长。
廖敏康正在辅助会员健身。 杨予頔 摄
在天府国际体育赛事研究院院长、四川省体育产学研促进会会长柳伟看来,促进生活体育化进程,将体育变成一种生活方式,是体育产业发展最大的成长空间。他建议,将体育与旅游、文化等业态融合发展,从而产生强大经济效能,并促进传统业态向新兴复合业态转变;同时,城市应进一步提档升级大众体育健身设施,有效利用金边银角、废旧工厂、高架桥下、房前屋后等空间,深度促进体育与大众生活的融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