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800多一张的慕思床垫,为何换不掉“洋老头”
最近,农夫山泉的事,闹得很大。
旗下多款产品包装被说崇洋媚外,惹得农夫山泉一个头两个大。
其实,要说“崇洋媚外”,猫姐脑海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慕思床垫。
对,就是家居城经常看到的,这位神似乔布斯的“洋老头”。
没想到吧,这其实是国货品牌。
然后,我就想看下,慕思上市那么久,表现如何,却突然发现:
慕思股份的股票页面,多了一行提醒:
疑似减持受限。
猫姐查了一下,这行提醒,应该是受到了证监会减持新规的影响。
沪深主板《减持通知》中规定上市公司不得减持的情形,包括破发、破净和分红不达标三个方面。
而慕思股份,最近20个交易日恰恰已经跌破了发行价。
说起来也是有点唏嘘。
上市还不到一年,但慕思股份,似乎已经打上上市即巅峰的烙印。
看这一泻千里的股价走势,谁还记得上市当日股价怒涨44%的场景——
当初买了慕思股份的股民,如今会不会哭晕在厕所?!
然后我又研究了一下慕思的“账本”,感觉想要回家捶床!
打造“洋品牌”形象,慕思才是哥哥
慕思,为何总让人觉得是个“洋品牌”呢?
慕思股份的创始人名为王炳坤。在创立慕思之前,一直从事米洛、诺亚和梦甜甜等家具家居品牌代理经销业务。
2004年,王炳坤与林集永决定共同创业,慕思品牌就此创立。
当时,广东江门、东莞有很多生产床垫的企业,虽然质量不错,却不懂品牌包装,售价大部分都是一两千元。
对比之下,国际大牌动辄几千、上万的售价,令人艳羡。
怎么样才能让慕思床垫卖出高价呢?
王炳坤想了很多办法,打造慕思的“洋品牌”形象。
首先,就是大家在高铁、机场、高速路和慕思门店等很多地方的广告牌上见到过的“洋老头”。
呐,就是下面这个手扶烟斗,戴着金丝眼镜,目光深邃,神似乔布斯的老头~
这人是谁?慕思的创始人?设计师?
答案:都不是。
这人只是慕思2009年,跟一个深圳外教购买的肖像使用权,跟产品毫无关系。其实,现在更多的品牌在做“爱国”流量,但慕思却换不掉这个洋老头。
其次,在慕思早期的宣传中,宣称引进了欧洲的睡眠理念和寝具设计理念,“服务中国的消费者”。
公司在对外宣传中也自称为“法国品牌慕思,创始于1868年,创始人是法国皇家设计师DeRucci”。
慕思广告中散发的“洋味儿”,甚至导致其在上市前遭到了证监会的直接问询。
此外,慕思还不惜重金,铺天盖地在全国砸下的广告。
还投了很多地面广告,以此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翻看慕思的财报,三费中销售费用的支出也是最高的,近年来已经高达15个亿,占营收比重高达25%。
当中,光打广告的钱就要花4、5个亿,是真舍得砸钱!
对比之下,慕思在研发上的支出,少得可怜。
但无论如何,在一系列的操作下,慕思迅速成为了大家都熟知的床垫品牌,也让不少人误以为它就是国外品牌。
至此,卖更贵的床垫,水到渠成。
平均成本只要800多
慕思的床垫有多贵?!
猫姐看了一下某宝官网,最贵要一万多,便宜的也要大几千。
而买过慕思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去门店买,大几万的也是有的。
有意思的是,翻看慕思的招股书,你会惊讶地发现:
慕思床垫的平均单价,只有2000多。
为什么消费者买要感觉挺贵,慕思的出厂价却只要2000多?
因为慕思的销售渠道并非只有直营,还包括了经销、直供和电商等,而对比之下不难发现:
直营卖得贵,床垫均价要5、6000,床架则要7、8000。
但其他渠道卖得便宜,床垫只要1、2000,床架只要1500-3500。
嗯,区别就是:
直营店直接大几千卖给你,其他渠道则是2000多批发,然后经销商再加价。
那问题来了,门店卖几千上万,但实际销售单价只有2000多的慕思床垫,成本到底是多少呢?!
前面说了,对比营销,慕思在研发上投入的钱,不多。
那一张床垫的实际成本,有多少呢?
答案还是令猫姐震惊!
一张床垫的单位成本,只要873元!
毛利率高达57%。
现在你明白慕思的盈利能力远高于竞品了吧。
不知道,那些花了高价买慕思床垫的人,看到这里是什么感受?
讲真,平均成本800多的床垫卖2000块,猫姐一点意见也不会有。
但问题就在于,慕思的这个床垫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时候,售价遥遥领先这个数~
另外能看到的是:最近两年,慕思股份的营收结束了正增长。
不过赚钱能力,还是持续攀升。
确实厉害啊!
你怎么看慕思床垫?!
过阵子估计会发新的财报,到时候再看看新的“账本”如何。